幾年前有次去談案子,業主想要透過整合資訊工具來替自己的產業做些商業模式的新嘗試。但隨著討論的逐漸深入,默默覺得有些違和感,總覺得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。 意識到是業主對於系統開發後的維護認知有點奇怪,點破之後聽到一句有趣的話: 「為什麼要維護?有 bug 你們就要負責啊,你們怎麼可以給我們有 bug 的東西!」 一瞬間我也是愣了一下,還差點被說服(?)。仔細想軟體維護好像還真的是不太好理解。 系統正常運作是結果而非手段 軟體維護的目的其實很單純 — 讓系統能夠正常的運作。 有句話說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」,放到軟體上也是一樣。程式有 bug?流量超乎預期?雲端系統更新?版本控制錯誤?每個點都可能局部甚至全局造成系統失效。 而所謂的「正常運作」其實更是結果。站在終點規劃從起點該如何走來往往會是顧了這個漏了那個。 那該怎辦才好? 與其把視角放在具體的每一個任務上,不如去思考最基本的出發點 — 也就是風險的轉移及專業承擔。